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2.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现象为注意。
3.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知觉看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漫画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人可以从整体上去认识这幅漫画,把握一个人的特征,属于整体性的体现。
4.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虽然时间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知觉对象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体现。
5.在音乐课上,为了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最恰当的做法是( )。
A.以自己形象的表演吸引儿童的注意
B.利用多种形象的教具
C.让儿童做游戏
D.更多地让儿童欣赏优美的音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6.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7。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指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
8.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9.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分析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10.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二、简答题
11.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其中,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主要有如下两类: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引起和保持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式主要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合理地组织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
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问题: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
(2)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答案:
(1)龙龙的表现说明其明显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上面的例子体现了其思维活动具有固定性和不可逆性。
(2)在教育方式上可做以下尝试:
①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儿童无拘束地讨论问题。
②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
④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以上资料均来源于网络,若内容与教材有所差异请以教材或老师课堂所讲内容为准!更多信息可登录网校教师资格频道,查看或咨询网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