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_2021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大纲重点知识点。
心理辅导_2021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大纲重点知识点
(一)心理辅导概述
1.含义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2.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学者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的心理辅导可称之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3.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心理辅导既有预防功能,又有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是初级功能,发展功能则是高级功能,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是心理辅导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与理解学生的权利和选择。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辅导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因之一是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
(5)个别化对待原则
学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心理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个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4.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一旦在一次课上发言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那么他的胆怯心理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沙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的含义是:当事人(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50,暂时隔离法
5.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暂时隔离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1)此法适用于纠正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2)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作隔离地点;(3)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4)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5)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l儿童道歉与保证
6,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当事人(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以增加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7,惩罚法。惩罚法也叫负激励,其作用时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