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bdtj.htm
一、课外活动的设计
课外活动,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们的设计情况。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应该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对学校课外活动的总设计;另一层是对具体活动进行设计。这两种设计都要考虑活动内容的特点、适当的形式、可利用的资源条件等等,把这些客观情况与设计原则结合起来,是课外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
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表明,儿童在某个年龄阶段的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和个性特点,是制约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针对活动者的情况,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课外活动的设计,要从内容、形式和活动目的等各方面反映出活动者的差异。只有适应学生兴趣特点、思维特点和操作能力的活动,才是有的放矢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统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共性的认识,学习方法是接受和练习,参与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其学习以兴趣为基础,以自主活动的探究性操作为主要方法,活动目的更倾向于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从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活动方法等方面突出课外活动的主要目标,避免将课外活动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形式。
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这一原则要求在课外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又要使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吸引力,还要使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要求反映在设计方面,就是要使活动内容尽量丰富、广泛,活动形式要灵活、富于变化,活动要具有操作性,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课外活动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也不会觉得自己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二、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教师在指导具体课外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自愿参与是课外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课外活动指导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判断为依据,要求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或不学习什么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兴趣是最持久、最有力的学习动力。兴趣可以使儿童主动、愉快和不知疲倦地工作,遇到困难时,也会积极思考,锲而不舍地寻求解决的办法。由于老师的干涉而使学生放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对学生可能会造成终生遗憾,对社会可能会失去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成员。发展学生的个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自主性既是个性的核心内容,也是个性得以不断成长的基础,因而在课外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通过它来培养和发展自主性。